重阳节,又称重九节、晒秋节、“踏秋”
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,中国传统节日
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、登高远眺
观赏菊花、遍插茱萸、吃重阳糕、等活动
重阳节,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
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
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
重阳与三月初三日
“踏春”皆是家族倾室而出
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“避灾”
《易经》中把“六”定为阴数,把“九”定为阳数
九月九日,
日月并阳,两九相重,故曰重阳
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
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
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
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
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

重阳 起源
《吕氏春秋》之中《季秋纪》载:“(九月)命家宰
农事备收,举五种之要。藏帝籍之收于神仓,祗敬必饬。”“是日也,大飨帝,尝牺牲,告备于天子”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、祭祖以谢天帝、祖先恩德的活动
汉代,《西京杂记》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“九月九日,佩茱萸,食蓬饵,饮菊花酒,云令人长寿。”相传自此时起,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,这是受古代巫师(后为道士)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。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《荆楚岁时记》云:“九月九日,四民并籍野饮宴。”隋杜公瞻注云:“九月九日宴会,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,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
重阳 习俗
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
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、登高远眺
观赏菊花、遍插茱萸、吃重阳糕等活动
赏秋
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,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“晒秋”特色。去乡村赏民俗、看晒秋,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。“晒秋”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,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。
登高
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。金秋九月,天高气爽,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、健身祛病的目的。
早在西汉,《长安志》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。在东晋时,有著名的“龙山落帽”故事
吃重阳糕
重阳糕又称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无定法,较为随意。 九月九日天明时,以片糕搭儿女头额,口中念念有词,祝愿子女百事俱高,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。
赏菊
重阳日,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,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,节日举办菊花大会,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。从三国魏晋以来,重阳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已成时尚。在中国古俗中,菊花象征长寿。
佩茱萸
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,所以又叫做茱萸节。茱萸入药,可制酒养身祛病。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。茱萸香味浓,有驱虫去湿、逐风邪的作用,并能消积食,治寒热。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,多灾多难,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。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“辟邪翁”。

光阴似箭,岁月如梭
似乎过年的鞭炮声才刚落下
就已经到了九九重阳了
还记得在路上的物流人吗
若不是一早被各种新闻朋友圈充斥的重阳信息
还忙碌的不知岁月几何......
刷了一遍朋友圈,有邀约赏菊的,
组队登高远眺的,还有发重阳美食的
菊花酒,重阳糕,以及正合时宜的螃蟹
看着合家欢乐,喜气满满的重阳氛围
在这个“逢佳节倍思亲”的日子里
物流人可曾想起放下手头的工作想想家人
九月初九被定为老人节开始
重阳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,陪伴老人
物流人没有宽裕的时间及空间条件去享受这一切
可对父母的思念陪伴却是不计缘由的

同样的,物流人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
把你的健康看得比你自己更重的也是父母
孝顺父母不是买多少补品,给多少钱
金钱无法求得心安,而是让他们少操心
那满头的白发有多少是为了儿女长的呢
新一代物流人大多是年轻人
一定听过一句周杰伦的歌词
“她要的是陪伴,而不是六百块,比你给的还简单”

物流人的父母们,天一亮便准备早餐
夜深了却还为不定时下班的物流人热着晚饭
而那些远行的物流人
家中的父母更是时时刻刻牵挂于心
所有物流人的父母
你们辛苦了!
